2017年七月陕粮市场观察
小麦
陕西市场
经有关部门批准,从7月20日起,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交易2012年跨省移库小麦,计划销售数量与一直在该平台销售的临时存储小麦相加达400余万吨,这批小麦分布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止7月31日,国家临时存储和跨省移库小麦部分成交,陕西省共销售跨省移库小麦6.93万吨,成交金额约1.69亿元。观察7月最后两周的成交结果我们发现,在全国成交低迷的背景下,陕西移库小麦成交火爆,7月20日首次交易,陕西计划销售8.96万吨,占全国总计划的6.74%,实际成交5.76万吨,占全国总成交量的51.85%;7月27日第二次交易,成交量全国总成交量的85.42%。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波澜不兴,陕西地区的成交量不免令人侧目。综合市场现状分析原因:受收割时期大面积强降雨和大风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新麦质量较差,加工企业无法大规模使用。在其他主产省加工企业纷纷采用新小麦生产以降低成本的时候,陕西地区加工企业只能继续使用陈麦,甚至使得原本已有下跌趋势的陈麦价格再度抬头。当地质优新小麦供应量少,加工企业不得已从河南南阳、平顶山和湖北襄阳等地调粮以维持生产,跨区域贸易一度非常活跃。随着河南省托市收购工作展开,在粮库及当地加工企业持续收购及小麦不断的外调之下,豫南地区和襄阳地区小麦市场价格逐步走高。截稿前,陕西地区加工企业收购的河南小麦到厂价已达2580-2600元/吨,质量略好的陕西地产新小麦价格也出现2360-2420元/吨的相对高价。
在陕西本地新麦收购难、价格高的情况之下,跨省移库小麦的投放对于陕西厂家来说不啻于一场甘霖。不过,跨省移库小麦毕竟投放量有限,对于陕西地区市场而言仅能救一时之急,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长期来看,厂家仍需大量依靠粮库以及外地小麦的补充,在后期主产区小麦价格仍温和看涨的情况下,陕西地区面粉厂家成本或将继续维持高位。
全国市场
市场购销理性降温,麦价走向整体趋稳。7月份,主产区新小麦市场购销活跃程度较6月份降温。南方麦区苏皖两地农户手中余粮已明显减少,采购节奏放缓,新麦价格保持基本平稳。受最低价收购启动的支撑,华北小麦收购价格稳中有涨,但幅度很小,市场普遍反映最低价收购启动对冀鲁小麦价格的提振效果有限。
期货
6月份,受高温干燥天气的持续影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飙涨。7月份由于市场对干旱将会损及小麦产量的担忧减轻,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并没有延续此前的涨势,市场表现前涨后跌。7月28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9月软红冬麦合约收于每蒲式耳4.81美元,相比7月初报每蒲式耳5.55美元。
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7月20日止当周,美国小麦出口销售净增49.8万吨,与市场预估区间35-55万吨一致;较前一周下降26%,但较前四周均值增加5%。
7月27日,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94.6美元/吨,合人民币1311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96元/吨,比去年同期涨293元/吨。
后市分析
市场购销高峰已过,短期再起波澜不易。目前南方麦区收购高峰基本已过,北方麦区河北、山东虽已启动了最低价收购,但对市场的提振效应不大,收购进度并没有明显增加。由于主产区小市场购销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预计8月份的小麦市场很难再起大的波澜。
从农户售粮情况来看,经过两个月来的出售,南方麦区部分地区小麦余量已明显渐少,部分企业仓容也已经收满,购销的高峰已基本过去。而北方麦区则由于价格原因,农户惜售心理较强,估计短期内主产区市场再掀起新的售粮高潮的几率已经不大。
从各市场主体收购情况来看,其收购行为也在逐步趋于理性,收购热度降温。各级储备企业轮换收购任务基本完成;面粉厂经过前期的收购有了一定的自有库存,再加之目前面粉销售正处于季节性淡季,收购大多减缓;贸易商收购虽然灵活,但各地小麦差价缩小、利润微薄,再加之资金及仓容的限制,收购积极性也在不断下降。
从市场供需状况来看,无论是新小麦还是陈小麦供给均较充足。而需求上目前面粉市场需求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企业开工率不高。尽管制粉企业依靠新小麦搭配来降低生产成本,但整体运行仍显艰难。供强需弱的市场格局,,也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玉米
现货市场:市场供应施压 价格滞涨回落
7月份国内玉米价格滞涨下滑,截止7月31日,国内玉米平均价格指数1693,较上月底(6月30日)1737跌44,跌幅2.5%。华北本地玉米价格回调至1690-1810元/吨,较上月底跌20-100元/吨不等;锦州港二等粮主流价格1620-1640,较上月底跌40-60元/吨,三等粮价格在1550-1600元/吨,较上月底跌20-30元/吨,鲅鱼圈港平舱价格1640-1650元/吨,较上月底跌30-50元/吨;广东港口玉米成交价1750-1760元/吨,较上月底略跌5-10元/吨。
自6月30日中储粮包干2014年玉米销售开始,第一、二、三次竞价成交持续火爆,高溢价现象再现,对7月初市场心态带来利好提振。另一方面,截止6月底,临储玉米虽然已累计成交2800万吨,但由于出库难、运费涨等因素,暂未能大批量有效供给市场,市场上可流通性玉米供应仍处于一个偏紧状态,提振7月前半月玉米价格震荡小幅走强。但是进入下半月涨势锐减。首先,包干销售方面量、价齐跌,溢价持续收窄,高价格风险增强,参拍主体竞价回归理性,市场心态受影响;其次,临储节奏出库加快,叠加新玉米少量上市,供应压力倍增,再加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到货处于高峰期,用粮企业粮源采购渠道多样化,消化能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