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粮食安全防线的一柱灯塔
粮食安全关乎千家万户,把好口粮质量安全关,是每一位粮食质检人肩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陕西省粮食质量安全中心按照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时刻把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放在首位,深入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严格规范管理,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基础建设,打造钢铁队伍,努力创建“一流基础设施设备、一流人才技术队伍、一流检验检测水平”的国家级区域中心实验室,全力服务保障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
人才兴粮:“人才工作室”成效显著
“这个实验这样做回收率才更高”“你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还需商讨,他这个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别急,大家再看看,再试试其他实验方案……”
这样的探讨辩论声,时常从中心实验室传来。在工作中他们对待问题严谨科学、不依不饶、黑白分明,为解决问题他们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中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好同事、好兄弟、好姐妹。正是这种为了学术求真务实、不愿服输的劲头,成为了中心广开言路、促进交流、培养人才的法宝和摇篮。
中心领导始终认为,实验室是质量安全中心的核心部门,坚守着粮食入口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实验数据必须做到科学准确。为此,中心领导提出“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严谨科学的实验数据,严明规定的准则纪律”四严工作准则,抓制度、强规范,抓内控、强管理,推动粮油产品和储备物资检验检测工作高质量发展。
正是这种坚持学术、一丝不苟、互相“较劲儿”、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带动了全体人员的守正创新、不断拼搏,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迈近“三个一流”目标任务。
怎样才能让高技能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施展才干,真正做到“人才兴粮”,中心领导进行了深入研究。在2020年,中心提出以省局提出的建设“三个一流”为指引,创新性地开展创建“拔尖人才工作室”活动。通过自愿申请、能力评比的方式,从专业学历、学术探索、技术革新和学术带头能力等多方面考察评比,最终评选率先成立了以粮油质量安全为研究方向的“刘旭工作室”和以粮油营养品质为研究方向的“蒋国振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充分发挥“头羊效应”,倡导科研创新,鼓励百家争鸣,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干事创业的平台,形成了浓厚的“检、学、研”氛围,也为中心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攻克重难点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以制度为保障,以人才为引领,以工作室为带动,中心科研创新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开展的“陕西好粮油 陕北小米”等7项团体标准研究制定已颁布实施;承担了《稷》《稷米》等4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已征求专家评审意见;参与完成了脂肪酸值、小麦粉标准样品、转基因快检等3项新标准的验证工作,并全面通过;开展了“中国好粮油”涉及的80余项检验项目的扩项认证工作,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好粮油产品全项目检验能力的机构;《2019年度陕西省收获小麦品质测报分析报告》被评为“2019年度陕西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课题研究获奖成果”一等奖,并于2020年3月入选《2019年陕西粮食和物资储备课题研究获奖成果论文集》;2020年完成4项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4篇,其中“‘优质粮食工程’中我省质检体系建设成就与发展思考”被评为“2020年陕西粮食和物资储备研究课题获奖成果”三等奖;2020年撰写完成20余篇学术研究论文,其中6篇论文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上报省局学术理论研究论文13篇。
体系建设,打造科研“硬实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建设一流实验室,一流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必备的基础条件。2017年以来,中心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打造现代化智能实验室。近三年,投入大量资金配置仪器设备近300台套,包括液相质谱联用仪、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光谱仪器、品质分析仪器和前处理等行业尖端仪器设备,建成实验室35个,实验室面积增加至3090平方米。
强化实验室管理。积极探索“智慧质检”,开发“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LIMS系统),达到样品采集、任务分派、数据录入、报告生成、汇总分析、量化统计等工作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流程管理严格规范,数据管理全程可溯,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充分发挥仪器效能。中心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新购仪器设备,扩展检测项目,以“ABC角”分工方案,推行检验人员的“一岗多能”“一人多职”,以期所有仪器能尽快发挥其最大作用。使用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提高中心的检测技术,更好地保障了粮食安全,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感持续增加。
强化科普,粮油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小施接起了电话:“您好,这里是陕西省粮食质量安全中心,有什么能帮到您吗?”电话那头是一个老人的声音:“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我昨天买了一桶花生油,回来后放在阳台上,可今天一看,整桶花生油出现了浑浊的白色,请问是不是有问题啊?”小施听完后意识到,现在正处寒冬,气温低,花生油出现浑浊是正常现象,可陕西人平时主要以食用菜籽油为主,对花生油的性质不太了解,所以对这种正常现象产生了担忧,于是,她耐心的为老人做了解释,老人这才放心的挂断了电话。
这件事看似很小,却留给工作人员深深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的行动指明了方向。现在,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喝,可大家对粮油消费的基本知识还有些欠缺,作为省级粮油质检机构,有义务也有责任进行科普宣传,让老百姓有正确的粮食消费观念,增强爱粮节粮意识。从此,每逢“世界粮食日”“粮食科技活动周”等重大活动,中心便组织人员走向街头,深入社区,通过演示仪器和粮油样品,发放粮食安全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粮油保管、粮食安全、爱粮节粮的小常识,宣传现场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群众听完感慨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并不是等级越高的大米越好,原来等级低的大米有营养啊!”
为了“从娃娃抓起”,培育爱粮节粮意识。中心定期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组织小学生前来学习,通过言传身教感知“粒粒皆辛苦”;现场演示检验仪器,辨别粮油小常识,孩子们倍感新鲜、认真聆听,争先恐后的提问,纷纷表示,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应当珍惜粮食,以实际行动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为了提升全省粮食储备和加工企业的检验检测能力,中心领导带队赴各市大型粮食收储和加工企业,开展“省粮食质量安全中心助推企业检验检测技术科普知识下基层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演示检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