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分析
新旧玉米无缝对接 价格或震荡前行
一、生产情况
据气象台网站报道,9月大部农区光温条件较好,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及秋收秋种开展。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部分地区多阴雨寡照天气对玉米收获有一定不利影响;10月,全国大部农区水热条件利于作物成熟收获。
中国玉米网组织了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期考察,并公布了黑吉辽考察结果。结果显示,作为东北优质玉米核心产区的吉林、辽宁两省,减产情况比较普遍。以吉林长春、松原等地为例,减产主因是春旱导致出苗不齐,虽后期进行了补苗,但由于夏旱,影响了补苗的生长。
图2 全国玉米气候适宜图
二、现货市场
图3近期全国玉米指数走势图
与去年东北地区新季玉米收获上市相对“热闹”的购销场面相比,今年东北玉米收割上市及企业收购显得有些“冷清”。一方面,今年东北玉米整体收割进度推后,最先上市仅是少数早熟玉米;另一方面,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因政策预期取消及库存相对充足等原因入市收购较往年推迟一至两周。
辽宁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达到1720元/吨,比去年同期高开100元/吨。黑龙江地区30%水分的新玉米,收购价1300元/吨。10月8日开始,东北各地新玉米处于规模性待售状态。据了解,新玉米开售价格出现明显回调走势,南北港口玉米价格表现尤为突出。据了解,目前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新陈倒挂比较明显,以山东淄博地区为例:当地容重720g/L左右,水分15%以内的新玉米粮点收购价集中在1800-1820元/吨,而当地陈玉米挂牌收购价高达1950-1960元/吨。新玉米水分和杂质偏高,是新、陈玉米收购价差明显的主要原因,据计算一般除杂费用可达60元/吨之多。
陕西地区新玉米陆续开始上市,据省粮食局消息,近期全省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1770元/吨,加工企业报价在1760元/吨-1860元/吨之间。据了解,关中地区今年玉米收获时期的气象条件良好,收获玉米水分低,生霉粒少,质量高,后期新玉米质量或将影响玉米价格走势。陕北地区玉米少量上市,整体质量优于往年,据了解水份30%以内玉米收购价格为1360元/吨-1400元/吨,受种植成本增加和东北产区薪玉米高开的影响,当地农户惜售心理较为严重,预计新粮大量上市节点在一个月以后。
从南北港口来看,目前南方港口玉米库存水平偏高,供应充裕,贸易主体销售意愿较强,但需求方以观望为主,成交不理想,导致部分港口现货价格承压下行。截止目前,北方锦州港口15%水分的2018年产新玉米收购报价1785-1790元/吨,较节前下跌5-10元/吨;鲅鱼圈港口容重690-720g/l、水分15%的2018年产新玉米收购报价1750-1790元/吨,报价较节前下跌10元/吨。广东港口二等陈玉米报价1900-1920元/吨,价格基本与节前持平。
国庆节前最后一周,临储玉米销售投放793.0838万吨,成交346.7426万吨,成交率43.72%。当周临储玉米成交均价普降5~20元/吨,其中内蒙古2014年产三等玉米成交均价大幅下降100元/吨,预示着“新陈交替”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节后第一周,临储销售继续进行,当周成交均价为1540元/吨,较新玉米上市价格低,投放量不变但接近80%的成交率创下短期新高。
图4 十月国家临时存储玉米交易结果
另外,从进口方面看,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8月份我国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均呈下降态势。其中,8月份玉米进口量约33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降13%;8月份大麦进口量约55万吨,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30%;8月份高粱进口量约6万吨,环比下降73%,同比下降77%。
三、期货市场
图5 玉米主力期货近期日线图
近期期货市场似乎“威风”不在,从9月中旬开始一路下跌,目前已跌回一个月前的水平。10月17日,大连玉米期货1901合约高开收涨,开盘趋强,全天沿昨结线窄幅震荡运行,盘终收平,主力合约减仓缩量,收阳线,开盘价1855元,收盘价1858元,涨4元,最高1859元,最低1851元,结算价1855元。
四、市场供需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自今年4月12日国家临储玉米开始销售至十月中旬,25周累计投放临储玉米19596万吨,成交量8648万吨,平均成交率44%。与去年相比,去年5月5日临储玉米开始销售,至十月中旬共进行了22次销售,累计投放量为8616万吨,实际成交量5042万吨,平均成交率58.5%。2018年临储玉米销售累计成交量预计在9500万吨左右。预计10月中旬东北玉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