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市场分析
小麦夏收基本结束 价格稳中有涨
一、全国小麦生产情况
夏收情况:据农业农村部官网信息,截至6月1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05亿亩,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机收率达97%,其中黄淮海地区小麦机收率达99%,连续15天日机收过千万亩,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陕西过9成,山东近8成,山西近7成半,河北过6成,西南地区、湖北、河南、江苏、安徽麦收已结束。
二、市场行情综述
(一)陕西市场
夏收进展:据陕西省气象局官网数据,截至6月15日,全省已收夏粮1533.6万亩,占应收92.7%,其中已收小麦1325.3万亩,占应收91.6%。其中,西安全市220.5万亩夏粮基本收获结束;渭南全市夏收已结束,冬小麦收获面积422.73万亩;咸阳全市已收小麦236.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83.4%;宝鸡市夏粮已收252.58万亩,占应收的92.9%,其中小麦已收251.95,占应收93%。
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网数据,截止6月21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20年新产小麦36.4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5.71万吨。
现货市场:当前我省夏粮收获已基本结束,虽然前期生产经历了病虫害等过程,但由于及时喷淋防害,小麦依然丰收,且质量总体较以往有所提高。随着安徽、湖北、江苏启动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市场主体购销心态转变,预计新麦市场价格将逐步接轨最低收购价,并呈区间波动态势运行。受夏播及农户惜售心理影响,当前省内小麦市场整体交易量不大,加上面粉行情进入淡季,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需求有所减少,市场交易平缓运行。截止6月19日,陕西今麦郎企业小麦收购价格2,280元/吨(水分12%,容重≥780g/L),新、陈麦同价,数量较少;陕西渭南富平地区面粉企业麸皮(混麸)出厂报价1,820元/吨。
截止6月19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共举办90场交易会。累计采购中央储备小麦1.30万吨,成交均价2,336.90元/吨;销售省级储备小麦24.20万吨,成交均价2,361.30元/吨,成交金额5.71亿元;累计销售市级储备小麦2.68万吨,成交均价2,341.90元/吨,成交金额0.62亿元;累计销售县级储备小麦1.03万吨,成交均价2,185.00元/吨。近期分日小麦成交情况见下图。
(二)全国市场
三省托市预案启动,提振南方新麦价格。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批准,湖北、安徽、江苏分别于6月9日、10日、12日相继启动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随着收购预案的陆续启动,政策性对市场的带动效应将逐步体现,对新小麦价格产生提振效应,夏收小麦市场的整体购销也将会逐步趋向活跃。截至6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1,055.20万吨,同比增加29.40万吨,其中:江苏收购284.60万吨,安徽收购131.10万吨,河南收购308.60万吨,山东收购122.60万吨,湖北收购62.40万吨,河北收购42.80万吨。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5.70万吨,同比减少72.10万吨。
近期国内小麦价格以稳为主,个别地区小幅上涨。当前华北面粉企业主流报价在2,280-2,360元/吨,南方面粉企业报价在2,240-2,340元/吨区间浮动。截止6月17日,河北金沙河新麦收购价2,330元/吨,郑州中粮新麦收购价2,280元/吨,周口五得利新麦收购价2,290元/吨,山东发达集团武城区新麦收购价2,340元/吨,江苏宿迁五得利新麦收购价2,280元/吨,安徽亳州五得利新麦收购价2,260元/吨。
近期新麦大量上市,小麦市场价格却小幅上涨,价格不降反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今年部分新麦产区受减产影响,农户惜售心理偏强,基层售粮进度偏慢,很多粮食收购点库容富余,因此小幅调高收购价格吸引农民加速售粮,以及本周南方降雨频繁,也影响了部分地区收购进度;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风险仍然存在,许多用粮企业逐步建立长期库存导致收粮需求加大。
国内面粉价格大多维持稳定,局部下跌;麸皮价格继续上涨。由于面粉需求疲软,面粉加工企业销售进度放缓,开机率不高。当前,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的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分别为60%、59%、60%、40%和48%,平均开机率53.4%,较上周水平继续下降,从而导致麸皮产出量减少,市场供应偏紧,麸皮交易相对顺畅,预计近期麸皮价格或稳中小幅上涨。麸皮价格走势趋强,但价格涨幅较前期有所缓和。当前,全国麸皮指数为1,625元/吨,主流价格在1,520-1,720元/吨。
三、美国农业部6月份小麦供需报告
美国农业部6月预计2020/21年度世界小麦产量7.73亿吨,同比增加873万吨。其中澳大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增产,欧盟、美国减产。
本月预估2020/21年度全球小麦的情况是:供应量将增加570万吨,其中产量和期初库存将增长490万吨。根据最新的政府统计数据,预计印度和澳大利亚的产量分别增加420万吨和200万吨,印度的产量将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的产量也将在连续两年度的干旱条件改善后反弹。预计土耳其和中国产量将增加100万吨。而欧盟和乌克兰的产量将分别减少200万吨和150万吨,均因作物在生长关键期遇到干旱天气。
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出口将增加90万吨至1.889亿吨,其中澳大利亚因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