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陕粮市场观察
跨省移库小麦。截至9月底,跨省移库小麦陕西市场共成交8.96万吨,成交总金额2.19亿元。现已出库7.95万吨,未出库1.01万吨。其中,67笔合同(共计3.16万吨)已全部交割完毕,买卖双方已经验收确认并为双方结清货款。
截至9月25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7年新产小麦126.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0.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7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3.5万吨。国标三等以上小麦,关中地区企业收购价格2200元/吨-2500元/吨。
由于制粉企业对于“双节”的备货基本结束,小麦的需求量较前期有所减少,减缓了之前供需偏紧的市场格局。但受制于本省今年夏收小麦质量较差、粮源较少,故预计后期麦价涨势趋于平缓,最终会回归平稳。
产区麦价整体趋稳,局部价格小幅调整
近段时间以来,主产区小麦价格整体止涨趋稳,个别高价区价格出现小幅回调。原因是制粉企业“双节”备货基本结束,小麦采购放缓;同时随着秋粮的上市,部分贸易商为秋粮收购出售小麦增加,前期市场供需偏紧的格局也趋于缓和。
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540元/吨左右,山东德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50元/吨左右,河南郑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20元/吨左右,江苏徐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40元/吨左右,安徽宿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40元/吨左右,相对于前期价格局部略有10-20元/吨的小幅调整。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2469元/吨,周比上涨8元/吨;2017年第35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39.66,周比上涨0.34%。
中储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9月中旬中储粮在冀苏皖鲁豫鄂六省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2374万吨,较往年减少340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小麦产量为12375万吨,同比增产107万吨。这意味着在总产量增加而收购量减少的情况下,小麦的市场供应状况较上年同期较为宽松。据了解,尤其在河北、山东两省,目前粮商和农户均有数量不等的小麦存货。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周一收高,因基金在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发布关键作物报告前回补空头,且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春麦期货走强亦提供支撑。CBOT12月小麦期货合约收高4-1/2美分,报每蒲式耳4.54美元。
在美国农业部周五发布美国小谷物总结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前,交易商已经开始调整仓位。
随着2018年冬小麦作物播种工作的进行,美国大平原地区南部周末的降水改善了土壤墒情,给小麦价格带来一定压力。
周一收盘后美国农业部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9月24日当周,美国冬麦种植率为24%,低于预期的26%。
分析师周一称,俄罗斯上周小麦出口价格上涨,因国际小麦价格走高且买家需求坚挺。
今日CBOT小麦期货预估成交量为82,100手。
堪萨斯城交易所(KCBT)12月硬红冬麦合约收高3-3/4美分,报每蒲式耳4.54美元。
MGEX12月硬红春麦合约上扬14美分,收报每蒲式耳6.48-3/4美元。
10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85.2美元/吨,合人民币1224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06元/吨,较上日涨16元/吨,比去年同期涨167元/吨。
小麦作为“政策性”较强的品种,后市情况更多取决于即将出台的新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根据程国强在十八届中国粮食论坛上的演讲,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60元/吨的几率很大,若此建议最终得到落实,后期会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后期小麦产量甚至其价格的走势,所以新政策的出台将为小麦下一步的走势明确方向。
当前夏粮集中收购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来看,当前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较高,再加上今年的收购量,目前市场上粮源相对充足。从制粉企业来看,前段时间受双节影响而导致上涨的小麦价格,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面粉提价幅度远低于小麦价格上涨的幅度,从而导致制粉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若后期小麦价格继续上涨,企业将难以承受过高的价格,这将也是抑制小麦价格的上涨原因之一。故预计后期小麦价格难以维持上涨趋势,加之今年春节较往年晚,中央储备和省级储备小麦轮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小麦的市场价格。
玉米
接国家有部门通知,今年东北地区新产秋粮即将上市,为切实做好玉米和大豆收购工作,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新粮,稳定市场预期,2017年10月底暂停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竞价销售。
随着天气转晴,9月中旬起华北黄淮地区早熟新作玉米上量增多,而9月下旬开始华北黄淮产区秋玉米也逐渐步入上市期,随着新玉米快速供应市场,华北地区经历了一场连续了半个月的持续下跌行情,其中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已经跌至1670-1750元/吨,较9月初的高位累计跌80-180元/吨不等。而截止9月27号,山东地区玉米下跌势头明显放缓。月末由于华北黄淮地区大范围持续降雨,新玉米晾晒及购销均受阻,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逐步止跌趋稳。另外,东北产区仍在陈玉米供应为主导,临储拍卖成交价仍作为底部支撑玉米价格,且新玉米由于刚刚上市,一般会有需要一个月的后熟期,才能作为能量饲料使用,销区部分饲料企业对优质玉米仍存需求,东北玉米价格坚挺运行,最后一周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小幅上调10-20元/吨。
终究其原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