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油料市场分析
供需基本面反转 油脂价格成因愈加复杂
一、大豆
大豆:国产大豆自2月至3月下旬,价格继续上涨,上涨原因如下:1.中储粮直属库收购大豆,提振国内大豆行情。3月第三周,中储粮北安直属库、内蒙古大杨树直属库及吉林敦化直属库以4200元/吨的较高价格开始收购国产大豆,在基层农户余量不多,农户惜售的背景下,此次公开收购行为利好国内大豆行情。2.豆粕价格持续上涨,利好大豆行情。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的快速扩散,大豆进口遭受打击,而国内豆粕库存较低,价格不断上涨,利好国内大豆价格。
截止3月下旬,东北地区商品豆装车价格为4240-4360元/吨;内蒙古地区商品豆装车价格为4240-4360元/吨;江苏翠扇豆装车价格为5800-5860元/吨;安徽地区中黄豆装车报价为4900元/吨;河南地区中黄豆装车报价为4640-4800元/吨;河北地区中黄豆装车报价为4740-4840元/吨。
1-2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351.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68.2万吨,同比增加14.2%。
豆油:国内豆油价格自1月中旬开始连续9周大幅下跌,3月下旬又开始出现大幅反弹。持续下跌原因如下:1.国内疫情爆发期,餐饮业遭受严重打击,改变了国内油脂市场供需,油脂价格持续大幅下跌;2.气温逐渐升高,油脂消费逐渐向淡季过渡。3月下旬出现大幅反弹原因如下:1.受疫情在全球快速传播,大豆3月到港量低于预期,油厂开机率出现下降,利好国内油脂价格;2.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正处于“外防输入”的阶段,餐饮业逐步恢复,国内油脂市场成交量及提货量明显改善,预期偏紧,需求恢复,国内豆油价格出现了大幅反弹。
截止3月中旬,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为139.21万吨,较上月同期的98.5万吨增加了40.71万吨,增幅41.33%。较去年同期的131.03万吨增加了8.18万吨,增幅6.24%,五年同期均值为118.44万吨。由目前豆油库存可以看出,疫情期间豆油消费受到明显抑制,而保供应阶段产生的库存正迅速累积。
截至3月下旬,国内沿海一级豆油现货主流价格在5500-5550元/吨之间,较上月同期下跌490-800元/吨。其中,天津贸易商报价5500-552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490元/吨;日照贸易商报价55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490元/吨;广州贸易商报价553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590元/吨。
截止3月23日,西安地区豆油报价:一级豆油自提价58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750元/吨;三级豆油自提价58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750元/吨。山东港口提货价,豆油Y05合约+150元/吨,基差较上月基本持平,但本月豆油基差波动较大,升贴水互现。自三月中旬开始,陕西省内餐饮业正加快恢复,目前西安部分餐馆已可以堂食,豆油消费正逐渐转旺,价格也开始止跌转涨。随着餐饮业的全面恢复,省内豆油消费将逐渐恢复正常,疫情期间豆弱菜强的格局正在转变,豆油消费量增速将快于菜籽油增速。
豆油期货: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大商所豆油主连合约价格持续下跌。截止到3月23日,豆油主连合约收盘报5414元/吨,较2月初下跌626元/吨,跌幅10.4%,较1月10日最高点的6950元/吨,下跌1536元/吨。
后市分析: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正处于“外防输入”的阶段,各地餐饮业正加速恢复,学校也将陆续开学,不少地区陆续发出鼓励餐饮消费,恢复消费信心的倡议,疫情带来的阴霾正逐渐散去,国内市场油脂消费开始增加。而国外疫情正处于迅速扩散期,阿根廷封港,巴西工人因担心疫情传染罢工,国内进口大豆渠道受阻,市场普遍预计后期到港大豆数量将减少,利于国内大豆全线产品价格。
上个月因国内疫情首先恢复,供应正常,国内市场由需求端决定油脂价格,而现在疫情在国外快速传播,国内已全面控制,油脂需求开始爆发,但因进口大豆供应渠道阻断,国内市场又转为供应端决定油脂价格。随着国内疫情的持续向好,供应短缺叠加下半年生猪养殖恢复的预期,豆油价格将迎来一段时间的反弹。但这些因素同样利好下游豆粕产品,豆粕价格近期出现了大幅度的快速上涨,这种情况将使资金涌入豆粕产品,进行买粕卖油和做空油粕比的操作,加之原油价格快速暴跌,生物柴油需求大降,同样不利于食用油需求。现在油脂市场价格成因更加复杂,不但受基本供需层面的影响,还有疫情发展,国外政策,原油价格战,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等因素掺杂其中,豆油价格的反弹之路漫漫,不宜过多看好后期豆油涨幅。
二、油菜籽和菜籽油
菜籽: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国产油菜籽价格略有波动,总体稳定。主要原因为:进口油菜籽供应依旧紧张,但受疫情影响,菜籽油又需求不振,国产油菜籽目前处于涨不动,跌也难的现状。
截止3月下旬,安徽地区油菜籽价格为5160-52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40元/吨;江苏地区油菜籽净货收购价为5060-52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