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分析
基层余粮持续减少 玉米价格阶段性坚挺
一、收售情况
截至2020年3月2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8032万吨,同比减少720万吨。。据天下粮仓网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13日,东北三省一区基层售粮进度79%,较去年同期的慢3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为66%,较去年同期的慢4个百分点。截止3月25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9年新产玉米141.9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6.43万吨
二、行情综述
现货市场:近期玉米价格呈现区域性差异化调整态势,基层粮源逐步转至渠道库存。东北产区余粮持续减少,据了解当前基层余粮不足2成,企业库存同比偏低,玉米价格相对坚挺。华北黄淮产区基层稳步售粮,月中个别企业小幅下调收购价格,不过随着基层玉米持续消耗,加之气温回升,干粮供应增多给予市场支撑,部分深加工上调收购价吸引上量。港口集港量依旧维持高位,且目前养殖业恢复偏慢,南方饲料企业采购随用随采,需求低迷牵制行情走势,价格周比下跌15元/吨。
据天下粮仓网数据,截止3月20日,国内玉米现货指数1880元/吨(天下粮仓网数据),较上周同期涨1元/吨,较去年同期涨77元/吨,涨幅4.27%。其中,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1896-1974元/吨,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主流区间1712-1835元/吨,辽宁锦州港19年玉米容重700-720g/L价格1875-1900元/吨,较上周五持平,广东蛇口港口二等粮玉米成交价在1975-1985元/吨,较上周五下跌15元/吨。
期货市场:交易商认为当前的玉米价格过高,无法吸引海外买家的需求,而巴西和阿根廷玉米收获上市,其出口价格更为低廉,加之原油价格暴跌,削减乙醇市场的玉米需求。截至3月19日,20年5月合约报收345.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同期下跌20.25美分/蒲式耳。
三、消费市场
饲料养殖方面,当前猪肉市场处于消费淡季,叠加新冠疫情影响,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同时冻储肉投放持续,近期猪肉价格稳中偏弱,但整体来看生猪产能恢复缓慢,整体市场猪源供给仍处紧缺状态,猪价仍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7.48元/公斤,与上周基本持平。
深加工方面,近期深加工开机持续回升,虽然淀粉库存对比前周有所下降,但疫情尚未解除,淀粉终端消费恢复缓慢,同时基层贸易商建库意愿不减,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原料成本的不断提升叠加终端走货不畅,令行业加工利润亏损再度扩大。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利空燃料乙醇市场,同时下游采购乏力,食用及工业乙醇需求延续下滑态势,国内乙醇市场维持偏弱波动行情。
四、数据及分析
国内: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本月估计,本月预测,2019/20年度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贸易、价格数据与上月一致。2月中下旬以来,玉米基层购销逐渐恢复,但整体售粮进度仍偏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截至2月底,东北三省一区农户销售玉米进度为64%,比5年平均进度慢11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农户销售进度为59%,比5年平均进度慢1个百分点。随着气温回升及物流条件持续改善,预计农户售粮进度将加快,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同时用粮企业复产复工率提升,补库需求趋旺,玉米市场购销将逐步恢复正常。
国际:《美国农业部报告》本月美国2019/20年度的玉米供需情况与上月持平。季节平均价格下降了5美分/蒲式耳至3.80美元/蒲式耳。
预估本月2019/20年度全球粗粮的主要情况是:产量基本与上月持平,为14.028亿吨。本月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的产量、消费量和库存都将比上个月略有增加。全球玉米产量增加40万吨。
进口方面,加征关税后美国玉米到港价与国内价差缩小。2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每斤0.62元,比国内产区批发价低0.31元。加征 25%关税后,进口配额内 1%关税的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每斤1.11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0.10元,价差比上月缩小0.05元。
五、省内行情
近期省内玉米市场依旧热度不减,市场价格随全国行情小幅上扬,部分加工企业收购价格达0.995元/斤,虽然受疫情影响产品消费普遍不景气,但企业备库仍表现较为积极,主要原因是企业对玉米后期走势普遍看多,加上基层粮已转入贸易商手中,成本增大,价格受到支撑。
截止2020年3月26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累计销售省级储备玉米13,000吨,成交均价2027.69元/吨;累计销售市级储备玉米5,598.5吨,成交均价1,881.98元/吨。
六、后市展望
近期玉米市场原粮购销和产品消费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具体表现为疫情背景下消费端持续低迷,但贸易商频频出手,基层粮源基本转入渠道库存,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然而加工企业因担心后市继续走高,收购热情依然不减。另外,传闻今年国储销售底价提高也带动市场乐观情绪,玉米价格阶段性坚挺。未来随着疫情形式逐步好转,相关政策或将发生改变,并且随着企业学校逐步复工开学,供需环境一定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市场不确定性正在逐步扩大,各贸易主体应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