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我,报我,我年轻,身体壮,我要当社区志愿者。”
“我娃都大了,可以自己管自己了,我也要加入志愿服务队。”
“终于能上阵一线了,我经验丰富,一定要把我报上。”
……
当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抗疫志愿服务的倡议后,微信群里“我报名”、“报名+1”、“再+1”的字样不断跳动,局属各单位、各处室党员纷纷踊跃报名。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全力做好全省粮油市场供应保障、抗疫应急物资调运和局系统疫情防控的同时,12月28日晚,号召局属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短短几小时,一支21人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迅速成立。他们冲锋在前,听从社区工作安排,不言苦与累,分别在5个行政区、16个社区参与核酸检测、信息登记、试管转运、值守执勤、物资配送、秩序维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责任和担当。
做到“忘记”和“记得”
“请大家带好口罩,保持1米距离,打开一码通……”1月4日上午,被分配到雁塔区万科城市之光小区的李文锋,正拿着小喇叭疏导着排队做核酸检测的群众。尽管因连日工作,嗓子有些不舒服,可他还是尽量提高音量维持秩序。
作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领队,他始终坚持做表率、带好头。从12月29日下沉社区工作以来,累计协助核酸检测4天达10000余人次,搬运蔬菜等生活物资1500公斤。
他说,作为下沉社区志愿者,首先是要做到“忘记”和“记得”。忘记自己的职务,忘记自己的年龄,记得初心,记得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从核酸检测登记员到物资搬运工,从维持秩序的“保安”到代送“跑腿哥”,“每天一个新职业”的他,还是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人事处处长,白天结束志愿者的工作后,晚上还要加班处理单位的工作。在这样高强度的环境下,他仍不忘在工作群里时刻提醒其他志愿者,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注意个人防护。
“女汉子”的朋友圈
“2022年1月1日,上午10时开始直到夜幕笼罩,卸菜、运菜、发菜,两个小区共计1600多户,40多名志愿者一直坚持到将所有菜发到所有住户手中,直到累得直不起腰。这是新的一年最充实、最值得、最有意义的一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食,与子同飨。”这是粮食储备处处长姜旭红元旦当天发的朋友圈。
姜旭红也在万科城市之光下沉工作,在分发物资时,男同志说:“你是女同志,作为机动人员吧,搬东西的重活交给我们”。姜旭红却说,“女同志更应该把风采展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就这样,她坚持和男同志们一起搬菜,直到精疲力尽,汗透衣背,任务圆满完成。而她也被身边的志愿者戏称为“女汉子”。
她的“有力气”,来自坚信能战胜疫情的底气,来自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来自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勇气。
夫妻搭档齐上阵
下沉在莲湖区丰园小区的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李炜和其爱人都在小区当志愿者,把12岁的女儿留给家中老人照看。他说:“娃已经长大了,从来没有抱怨过陪伴她太少,相反,我从她眼里看到满满的自豪感。”
在参与每一次核酸检测时,他都会提前上岗,协调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拉网线、摆放电脑等准备工作,以便医务人员到场就可以立马检测。他说:“每提前一分钟就能多检测近两个人,检测的越快,就越能降低感染的风险。”下沉期间,他有4天为居民做核酸检测工作,登记核酸检测人员信息400余次,转运样本逾8000个。
无论是核酸检测、发放物资还是样本转运,他都能统筹安排,做到科学高效。西关街道丰园社区书记孟平安说:“咱下沉干部就是配合度高,思路清晰,工作开展有序”。
12月31日晚上10点,规划发展与科技处郭学渊转运完10100人次的核酸样本刚回到家,当看到群里一批物资需要分发时,又主动出门参与搬运工作,直到凌晨全部分发完毕回家。当听到“为提高检测效率,想增加一个通道”时,物资和能源储备处陈光第一时间从家拿来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当看到好多业主天然气快用完时,机关党委张云强积极对接天然气公司,解决了60余户群众充气难这个大问题。当军粮供应中心徐畅看到有些群众家中蔬菜不多时,跑到超市为群众团购蔬菜。当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防护物资紧缺时,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郭峰主动协调莲湖区药监局,争取到150套防护服。当天还未大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服务中心姚乐乐就开始了核酸检测工作,4日早晨8点,一整栋楼居民已做完检测……
一个楼栋、一个点位就是一个阵地,广大志愿者的坚守,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做到了“我在阵地在”。除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的21名党员,还有马士亚、田晓华等16名同志,自发在各自小区当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他们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在默默奉献中坚定信仰,在勇挑重担中经受洗礼,展现了粮食和物资储备人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政治素养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身处一线,穿上白衣和大家站在一起时,我坚信黑夜过后必定是黎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服务中心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