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市场分析
一、小麦生产与收购
进入8月,青海、甘肃中部、河北北部等地仍有少部分春小麦处于灌浆乳熟期,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中部、新疆北部主产区大部已成熟收获。随着主产区流通市场粮源数量减少以及部分持粮主体惜售,新麦收购进度明显放缓。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消息,截至8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727.4万吨。其中:江苏收购1001.5万吨,河南收购1115.8万吨,山东收购766.9万吨,安徽收购572.8万吨,河北收购454.9万吨,湖北收购122.0万吨。
二、市场行情综述
(一)全国市场
进入8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影响及入秋后面粉消费回暖,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将有所回升,对优质小麦的采购需求也将有所增加,短期内小麦价格仍将坚挺。但考虑到国内小麦供需格局总体宽松、夏粮集中收购期结束后预期政策性小麦销售启动,小麦大幅度波动的概率不大。受全球小麦主产国遭遇极端干旱天气的影响,近期多家机构调低全球小麦产量预估,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出现大幅飙升。8月中旬,美国小麦期货价格突破780美分/蒲式耳,创2013年2月以来新高。近期国内麦价走势整体平稳,部分区域有所涨跌,但幅度有限,整体表现较为“温和”。市场监测显示,当前全国小麦收购均价为2,56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24元/吨,涨幅为9.59%,目前小麦价格已处于阶段高位,华北局部高点价格再度接近2,600元/吨的位置。从夏粮生产方面来看,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且国内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调控价格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小麦价格长期稳定的局面愈加稳固。截至目前,河北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为2,460-2,610元/吨;山东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为2,570-2,640元/吨;河南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为2,560-2,600元/吨;江苏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为2,470-2,550元/吨;安徽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为2,460-2,560元/吨。 全国面粉收购均价为2,999.41元/吨,国内面粉价格整体平稳,由于副产品价格回落不止,制粉企业挺价意愿较强。随着气温降低、节假日到来,加之前期产销各主体库存消耗,面粉市场将逐渐升温。预计后期面粉行情将继续呈现稳涨走势,暂不会出现大幅调整。目前华北地区面粉收购均价为3,040元/吨;华东地区收购均价为2,960元/吨;华中地区收购均价为2,920元/吨。副产品方面,受疫情影响,麸皮价格由涨转跌,面粉销售较前期有所好转,面粉厂家开机率提升,麸皮产量增加,但是需求终端受天气影响麸皮保质难度高而压缩库存,新增采购需求下降,导致面粉企业麸皮累库,销价回调。前期部分贸易商高价抢购的库存还需要时间消耗,因此麸皮走货滞缓,价格适度回调,均价下跌。当前全国麸皮均价为1,860元/吨。
(二)陕西市场
当前仍处于新麦集中上市期,市场价格稳中上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虽然今年陕西小麦总体产量增加,但各方面采购主体对小麦质量的要求全面提高,优质粮源在粮食市场从来都是“抢手货”,加上国际、国内粮食主产区行情的带动,导致贸易中间环节惜售心态较重;二是小麦、玉米价差依然存在,小麦饲用需求的增大对小麦收购格局影响较大;三是近期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升级,物流运输不畅,导致供货成本和风险加大,市场流通受阻。新玉米上市临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及国家政策性粮源的不断投放,贸易商囤货待涨风险会加剧,惜售心态会逐步放松,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内,陕西境内小麦价格将在优质优价的基础上继续维持稳定。
截至8月26日,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成交省级储备轮换小麦18.50万吨,成交均价2,574元/吨;累计销售市级储备轮换小麦10.43万吨,成交均价2,555元/吨;累计销售县级储备轮换销售小麦3.12万吨,成交均价2,437元/吨;累计采购市级储备轮换小麦1万吨,成交均价2,690元/吨。累计采购县级储备轮换小麦4.42万吨,成交价2,781元/吨。
三、美国农业部8月份小麦供需报告
本月预估2021/22年度全球小麦的情况是:供应量、消费量、贸易量和期末库存均减少。预计供应量将减少1680万吨,至10.657亿吨,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的产量下降。加拿大由于7月份草原各省干旱状况恶化,产量将减少750万吨至2400万吨,这将是自2010/11年度以来最小产量。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的产量增加量将部分抵消减产量的影响。乌克兰在种植面积增加的情况下,预估产量将达到创记录的3300万吨。澳大利亚在持续丰富的降水条件下,产量预估将增加150万吨,达到3000万吨。预计2021/22年度全球消费量将减少420万吨,至7.867亿吨;贸易量将减少580万吨至1.892亿吨;期末库存将减少1260万吨,至2.791亿吨,其中中国占51%。
四、后市分析
在国内小麦需求逐步进入传统旺季和成本等因素支撑下,预计麦价走势整体将以高位区间运行为主,进一步上行面临的阻力较大,区域间及品质间麦价走势将有所分化。后期需密切关注持粮主体库存、小麦市场销售力度与用粮主体粮源市场采购节奏之间的博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