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粮食局姚增战局长在宝鸡市粮食工作会议上强调——
正确分析粮食形势 加快粮食产业发展
完善粮食储备制度 确保当地粮食安全
3月7日宝鸡市政府召开全市粮食工作会议,省粮食局局长姚增战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宝鸡市粮改和粮食流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姚增战局长指出,近年来,宝鸡市粮食工作的整体水平较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粮食工作会上,宝鸡市粮食局被评为全省粮食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市局,这充分说明宝鸡市粮食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稳步推进。从全省来看,宝鸡市的粮改工作行动早、工作细、步子稳、效果好,在全省走在了前头,去年受到了省上的表彰。尽管目前还有个别县区需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不断完善,但就全市粮改工作进展而言,大部分县区进展较快,“三老”问题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产权制度改革和新企业组建等比较彻底、比较规范,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在推进粮改过程中,全省抓了三个示范点,其中一个就是由省财政厅牵头抓的凤翔县。在今天的大会上,凤翔县介绍的经验虽然是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方面的,但也体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积极转变行政职能和工作方式所取得的成果。我觉得这个材料非常好,特别是“四个转变”值得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二是粮食购销业务工作做得比较好。宝鸡市每年粮食总产量在30亿斤左右,2007年全市累计收购粮食达到21亿斤,销售粮食37亿斤,都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这个数字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宝鸡市粮食商品率比较高,比例超过了60%;另一个是宝鸡市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比较大,非国有经济主体的购销比重增加较快,说明全市粮食购销市场化的程度较高,购销市场活跃。
三是粮食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宝鸡市粮食产业发展较快,主要是粮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市面粉加工能力已超过100万吨。目前,全省最大的两个面粉加工企业,一个是渭南的陕富面粉公司,日加工能力为1500吨,一个就是西府的老牛面粉公司,日加工能力为1200吨。宝鸡还有大新、祥和、华龙日清等面粉加工企业,它们的小麦加工能力在省内都是比较强的;还有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消化玉米6-7亿斤,这些企业都有力地带动了宝鸡粮食产业的发展。此外,宝鸡市粮食系统的多种经营工作搞得也不错,比如麟游县的小杂粮加工、岐山县的系列香醋开发、金台区的奶粉生产以及其它县区的经济作物种植、化工、采矿等项目,效果都比较好。以粮食购销业务为主体、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已成为宝鸡市粮食行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四是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成效显著。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后,宝鸡市及各县(区)粮食局按照《条例》要求,积极转变职能,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信息统计、质量监管等工作,在凤翔县开展了监督检查试点,积累了行政执法工作经验;与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了市场流通秩序。去年,宝鸡市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了国家粮食局的表彰。
在谈到今后工作时,姚增战局长强调,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级粮食部门要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这条主线,认清形势,加快发展,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切实保障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姚增战局长结合宝鸡市粮食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粮食形势,切实增强搞好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始终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讲到了粮食问题。从全国情况来看,粮食是一个供求基本平衡、逐步偏紧的趋势。近几年,我省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230亿斤左右,实际消费量为260-270亿斤,属于粮食有缺口的省份。宝鸡市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小麦价格处在全省最高水平,最近食用油价格上升的也比较快,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特别是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粮食企业要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势,切实增强搞好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这对我们做好粮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积极开展粮食购销工作,全面实现扭亏为盈。宝鸡市的粮食购销工作在全省搞得比较好,去年的收购量和销售量都比较大。今年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实现扭亏为盈,就必须把粮食购销工作继续抓紧抓好。改制后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一定要抓好粮源,一方面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重视和加强农村粮油购销服务体系和城镇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粮改中,有的县区要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网点全部处置掉,这既不符合粮改政策,也不符合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企业改制,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通盘考虑,该盘活的要盘活,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决不能一卖了之。要依托粮食批发市场把宝鸡的粮食现代物流建立起来,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信息导向、价格形成和粮食流通等功能,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组织粮食生产,促进粮食有序流通。此外,要继续抓好粮食产业发展,宝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从宝鸡市的实际情况看,现在的粮食加工能力已经很大,应把精力放在粮食的深加工上,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优化,开发营养、健康、方便、卫生的粮油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地方储备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宝鸡市粮食工作总体比较好,但在建立和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省政府已确定了设区市的储备粮规模,宝鸡市随着大城市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市级储备粮规模也应该逐步增加,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标准。全市县级粮食储备总量还比较小,加起来也是全省最少的,必须进一步充实完善。一些同志总认为我们是粮食主产区,建不建储备问题不大,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最容易出问题。只有把储备制度建立好,才能真正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关键时候有基础、调得动、用得上,才能保障市场粮食供应,维护市场流通秩序。建议市、县(区)政府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尽快落实到位。
四是要切实转变职能,认真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粮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由过去主要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向指导、服务、监管全社会粮食经营企业转变,由过去管理国有企业的一般经营活动向管理市场主体准入和行为规范转变,由过去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管理向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进行法制化管理转变,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入研究粮食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着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推动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