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省粮油市场价格走势综述
2018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国内粮食总产下降、中美出现贸易摩擦、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加大等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形势较为复杂,市场走势总体较为平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245.2亿斤,较2017年增加1.96亿斤,市场购销持续活跃。据统计,1-11月份,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117.5亿斤,同比减少2.0亿斤,减幅1.6%;销售粮食192.7亿斤,同比增加12亿斤,增幅6.6%。根据全省四级粮油市场价格监测点数据综合分析,1-12月份省内主要原粮收购价格整体偏强,成品粮价格持续平稳,食用油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一、主要原粮品种价格稳中趋升
(上线-小麦,下线-玉米)
小麦市场:今年以来,主产区夏粮普遍受灾,小麦最低收购价及政策性销售底价双双下调,国内小麦市场形势较为复杂,整体以稳中偏弱为主。而我省由于新麦质量好于上年及周边小麦主产省,市场价格普遍高于上年,收购进度较去年加快,质优价高的特点明显。据监测,1-11月份,省内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66.1亿斤,同比减少3.4亿斤,累计销售小麦103.1亿斤,同比减少13.4亿斤。关中地区每百斤三级混合小麦年平均收购价格为121元,与上年同比上涨0.8%。
分阶段看:1-5月份受国家下调政策性小麦交易底价、省内粮源持续充裕等因素影响,市场延续供强需弱格局。我省省级储备小麦轮换交易价格也由1月份的每百斤(下同)128元降至120元,降幅为6.3%,省内麦市维持稳中偏弱走势。据监测,截至5月底,关中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为119元,较年初下跌3.1%。6月上旬开始,我省新季小麦全面开镰收割。随着新麦陆续上市,省内小麦进入收购旺季,市场粮源持续充裕。与上年省内新麦低开低走不同,由于品质明显好于上年,而且河南、湖北等周边小麦主产省因连续降雨,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各类市场主体入市积极,特别是出现了省外贸易商来我省抢收达标粮现象,省级储备小麦轮换交易价格也逐步回暖,并上涨至129元,为年内最高。随着省内粮食产销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大型粮食企业积极开展优质订单粮食种植,“优粮优价”“好粮好价”收购特征明显,新麦收购价格也高开高走。
据统计,从6月初至9月底夏粮集中收购期,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47.74亿斤,较去年同期增加22.9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1.94亿斤,较去年同期增加7.24亿斤。关中主产区收购均价为每百斤(下同)124元,较年初上涨3.3%,较去年同期上涨8.7%。据监测,截至12月底,省内新季小麦收购均价在122元,预计短期内省内小麦价格将以稳为主。
玉米市场:受东北地区玉米加工产能扩增、临储玉米成交率大幅提升、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国内玉米需求量增加,而大豆、玉米替代品等进口趋减,年内国内玉米期货市场在4月中旬见底后,持续探底回升至11月下旬,累计上涨幅度15.6%。与此同时,现货市场也保持持续偏强上涨走势,特别是优质玉米价格上涨迅速。受此带动,我省玉米市场整体呈现量增价升走势。据监测,1-11月份省内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玉米42.7亿斤,较上年同期增加1.7亿斤,累计销售玉米32.5亿斤,较上年同期增加5.5亿斤。关中地区每百斤中等玉米年平均收购均价为90元,与上年同比上涨12.5%,涨幅明显。
分阶段看:1-4月份,受节日消费增加、东北多省出台玉米补贴政策等利好因素拉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省内市场也保持量价齐升走势。5-9月份,国家临储玉米交易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启动,市场粮源供应量增加,国内期现货市场出现回落,但在优质玉米价格启稳回升、物流成本上涨等因素带动下,回落一个月后,国内玉米价格重启升势,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连合约从4月底低点1724元/吨,反弹至年内高点1992元/吨,上涨近270元/吨,现货价格也逐步回稳走高。
11月初开始,我省秋粮全面上市,收购工作全面展开,各类市场主体入市积极,收购市场平稳有序。据各市(区)粮食部门统计上报,截至12月20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8年新产玉米12.22亿斤,较去年同期增加3.18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16亿斤,占收购量的34.1%。据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关中地区收储企业玉米(标准水分,12月20日采价,每百斤,下同)收购价在89-95元,饲料企业收购价在96-102元,均较去年同期上涨10元左右。今年我省秋粮收购特点明显。一是玉米增产品质好。从农业部门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省内玉米单产、总产均高于上年。据收购企业、粮庄及经纪人反映,今年收获期天气条件良好,新玉米晾晒充分,收购的新玉米品质总体好于上年。二是收购主体入市积极。由于今年玉米下游产品市场需求放大,饲料淀粉等深加工企业开机率明显提高,企业库存下降较快,收购补库意愿强烈,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三是价格高开高走。据监测,省内新玉米开秤价格在85-89元,较去年同期高出近10元。前期受东北玉米因连续降雨收获期延迟,区域优质粮源偏紧影响,产区玉米收购价格上涨,受价格传导影响,省内玉米收购价格持续稳中偏强,到厂价基本在100元左右。随着春节临近,近期农户售粮将进入一个小高潮,市场供应量将有所增加,但受市场底部整体抬高、企业需求依然不减等因素影响,预计短期内省内玉米市场仍将保持稳中偏强走势。
二、成品粮市场价格平稳
(上线-标一粳米,中线-标一晚籼米,下线-特一粉)
面粉市场:今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整体偏弱,而随着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升级,面粉销量转淡,省内面粉出厂价格保持平稳,整体表现为麦强面弱、价格平稳。据监测,1-11月份我省各类企业累计销售面粉45亿斤,与上年同比减少1.1亿斤;面粉(特一粉)每百斤零售均价为227元,与上年同比下降4.9%。目前,受节日带动,省内面粉消费有所增加,市场零售价格略有回暖,而在企业加大节日备货、开工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市场供给持续充裕,只有个别品牌的高端面粉价格出现小幅上涨。预计短期内面粉价格仍将以稳为主。
大米市场:据海关数据显示,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49.8亿斤,同比减少15.4亿斤,减幅23.6%;累计出口大米31亿斤,同比增加11.4亿斤,增幅58.2%。今年以来,进口大米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大米出口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2006年以来同期最高出口量,成为我国稻米去库存的有力手段。虽然今年国家下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但对市场情绪还是起到了很强的政策支撑,国内稻谷收购市场较为平静。受此影响,我省陕南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主要以稳为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省内籼米价格。据监测,1-11月份我省各类企业累计销售大米22.1亿斤,与上年同比减少0.1亿斤,省内标一晚籼米零售年均价为328元(每百斤,下同),较去年同期略低;标一粳米零售均价为339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3%,跌幅较大。受节日效益影响,预计春节前省内大米价格将呈现稳中偏强走势。
三、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价格稳中偏强
2018年,国际大宗商品和国际石油期货经历了大起大落,振幅明显,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起起伏伏的大背景下,整个国际油脂油料市场震荡加剧,国内期货市场菜油主连和豆油主连也是上半年单边上涨,下半年震荡回落,但市场底部略有抬高,对现货价格起到了很强的支撑,我省零售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整体也以稳中偏强走势为主。据我局监测显示,省内市场小包装(5L桶装,下同)菜籽油、豆油、调和油、花生油零售年均价分别为60.5元、46.7元、57.3元和136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0.6%、5.2 %、4.5%和3.2%。由于目前国内豆油和菜籽油库存充裕、供应充足,中美贸易摩擦趋缓,对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形成积极利好,加之春节临近,市场需求有所放大,预计短期内我省食用油市场将以稳中偏强走势为主。